北京专家卷·2025届高三·(三)3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北京专家信息卷文综(1)高三年级月考卷
2、北京专家卷2024
3、北京专家高考模拟试卷三2024
4、北京专家信息卷2024文综3
5、2024年北京专家卷文综2
6、北京专家卷2024
3历史试题)
湘豫名校联考2024年11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34510111213141516答案DBDBCDBCB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文明,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河南省洛阳市妯娌文化遗址出土了一批“带有大汶口文化色彩的陶器”可知,带有发源于山东的大汶口文化色彩的陶器在河南出现,说明当时山东与河南间存在着文化交流,C项正确。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期早期,就产生了农业生产,排除A项;黑陶产生于大汶口文化之后的龙山文化时期,排除B项;此时期虽然产生了阶级分化,但还没有迈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排除D项。2.A【解析】本题考查汉初治国思想,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为了更好地利用秦原有的设施”可知,汉初都城建设的做法是尽可能地减少城市建设费用,这符合当时“无为”“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建设风格方面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体现皇权专制色彩,而是体现了节俭特色,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建设的防御功能,排除D项。3.B【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认同,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不仅盛行帝王神话,且将其先祖帝王归为黄帝之后,实现了与华夏族同祖同源,这说明在当时民族融合的背景下,文化认同得到增强,B项正确。材料现象有利于减少民族隔阂,但“基本消除”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现象有利于少数民族的汉化,但不能说明“完成汉化”,排除C项;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增强,虽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不能说明统一趋势加强,排除D项。4.A【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两税法改革的影响,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各道、州拥有留使、留州的赋税定额”“唐代共修筑大型水利工程67项,而唐后期就占50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实行的两税法,在保障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前提下,留足余额给地方,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说明税法改革推动了地方建设,故选A项。战乱对具体经济格局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生产工具的变革,排除D项。5.D【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商业发展,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明代中后期,开封商业繁荣,各地商品云集,这与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密切相关,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开封享有独特经济政策,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开封是综合性商业城市,不是专业化市镇,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6.B【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疆史的研究受到时人的重视是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引发士人对国家的关注,他们为此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学术方向,而不是主流意识的转向,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西史学观念的融合,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中外交流相关内容,排除D项。7.A【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的文官制度,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中北京政府任用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