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面积产量并不是耕地减少的原因,故排除B项;城市化规模达到极限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退耕还林还草”是耕地减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造成近年来耕地加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17.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欧经济文化交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罗马壁画中出现中国丝绸,可以印证中国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罗马的史实,故选B项;由材料无法判断运往罗马的中国丝绸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故排除A项;公元1世纪时,阿拉伯文明尚未形成,创立不久的基督教还未传人意大利南部,故排除CD两项。18.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文明的传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材料表明,古印度的法律和宗教文化对东南亚广大地区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是印度文化东传的结果,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并未开展大规模对外殖民活动,故排除B项:材料时间跨度长达千余年,东南亚进入奴隶社会和中国朝贡贸易的衰落都只能对部分时段作出解释,故排除C、D两项。19.D【解析】本题考查尼德兰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由材料可知,正是人民群众面对残酷镇压选择了开展不屈的抵抗,才为尼德兰北方七省摆脱西班牙的控制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故选D项:尼德兰海外贸易的兴盛和民主政治的建立是在革命胜利(荷兰共和国的建立)后,故排除A、C两项;尼德兰宗教改革遭到镇压,故排除B项20.C【解析】本题考查工业时代的食品生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这一论述明确指出了,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分工链条的延长,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使用廉价甚至过期原材料,为制造食物“新鲜”的假象大肆使用化学染料,这体现了工业化早期社会分工过度细化的不利影响,故选C项,排除B项;在食品中滥用化学染料并不是科技进步的表现,该学者亦不认同此行为,故排除A项;该学者论述的是食品工业,而不是餐饮(服务)业,故排除D项21.D【解析】本题考查美国“进步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由材料可知,受“进步运动”影响,美国一些州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有所增强,这说明美国“进步运动”强调政府承担社会责任,故选D项:建立福利国家的诉求被明确提出是在罗斯福新政之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进步运动”的领导阶级,故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22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政党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光荣革命”后,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成为英国权力中心,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执政党,只有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国家利益需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选民的支持,19世纪末,自由党因自身主张背离英国维持“日不落帝国”地位的利益取向而迅速衰落故选C项:A、B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两项;英国工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人阶级政党,故排除D项23.A【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西方经济格局,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从材料看,1962一1967年,每年都有大量黄金从美国流出(被购买),这导致美国黄金储备不断下降,实行美元和黄金的固定汇率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严重威胁,美国维系经济霸权的基础受到侵蚀,故选A项,排除B、C两项;材料仅仅体现了美国黄金流出(和流入)的状况,无法反映法美两国间整体的贸易状况,故排除D项。24.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现代交通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交通信号灯及运载工具领域对自动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集中反映了交通管理领域的智能化,故选B项;机械化、电气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C两项:只有最后一例史实可以体现法制化趋势,故排除D项。25.(1)有利条件:安土重迁观念的淡化;募兵制的实施;手工业的繁荣(手工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传统四民秩序的松动(抑商政策的松弛);大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对流民问题的关注和重视。(6分,答出三点即可)(2)特点:迁移主体为农奴:几乎都以城镇为迁移目的地:以逃离庄园的非法迁徙为主;迁徙频度低(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往往对立,一般不会主动返迁)。(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积极影响:促进了城市的兴起;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商品化:使封建剥削有所减轻(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侵蚀并削弱了封建领主在农村的政治特权;有利于英国乡村社会的转型。(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人口流动和中世纪后期英国人口流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第(1)问,关于“有利条件”,审清题目内容,本小问应该侧重于从宋代流民未酿成严重社会问题的原因这一角度进行说明,安土重迁观念的淡化有利于移民选择在异地他乡定居,募兵制的实施和工商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流动人口,无论是募兵对象的选择还是宽商政策,都体现了统治者对流民生计的关注。第(2)问,关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户籍中的“客户”具有合法身份,而西欧逃亡的农奴只有在城市中居住较长时间,得到城市政权的庇护或拥有足以赎买人身自由的财产,才能获得合一对自由,而英国逃亡的农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