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练习(一)历史试题核查

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练习(一)历史试题核查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山西省2024到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历史
    2、2023-2024山西省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3、山西省2024到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
    4、2024山西省九年级适应性卷一历史
    5、2023-2024山西省九年级历史期末
示例2:主题:经济建设应符合客观实际,实事求是(2分)说明:图6反映了1958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大办工业和农业,反映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体现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和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现实,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国民经济无法正常发展,严重破坏了生产力,导致国家出现经济困难局面。(4分)图7反映了苏联兴办集体农庄。为快速实现工业化,苏联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集体农庄组织农民集体生产,更好地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资金和原料。这种经济模式使苏联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过度削弱农业,导致苏联农业发展水平落后:二战结束后,苏联继续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为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4分)结论:综上所述,选择经济建设道路和发展策略,要结合本国实际、科学论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推进经济发展和国家进步。(2分)示例3:主题:慎重看待图片类史料的价值(2分)说明:图6是新闻报道,图7是宜传画,史料价值存在差异。1958年8月《人民日报》关于建国一社创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记录的报道,有虚构的数据:这篇报道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国大跃进的情况,是研究大跃进运动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对认识大跃进时期人们的愿望等社会心态也颇具意义。(4分)苏联集体农庄的宜传画,目的是宜传集体农庄的优越性,重点是宜传集体农庄可以提高粮食产量,鼓励农民积极加入集体农庄;但回避了农业生产落后,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过多东西的弊端,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使后人对集体农庄的认识较为片面、有违历史真实。(4分)结论:综上所述,无论是报纸报道还是宜传画,都有其特定的史料价值,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心态、特定的历史瞬间等:在历史研究中,要排除图片的主观因素,尽量客观辩证地认识历史。(2分)27.(10分)(1)特点:众多学者引领大学课程变革:新办大学成为传播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传统大学逐步开设人文类等众多课程:人文主义新知识以文学类为主:封建王权参与大学变革。(任答3点,6分)(2)意义:促进欧洲大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彻底变革,带动整个大学的变革:为大学引入自然科学和确立科学研究的职能创造条件:促进大学将专业化课程统一起米;促进大学确立从整体上服务于人类需要的教育理念。(任答2点,4分)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第2页共3页
本文标签: 阶段性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