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学年度山西名校高三阶段性测评历史
    2、山西省2024到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历史
    3、2023-2024山西省高三9月质量检测
    4、山西省2024初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
习全围1®0所名接单元测试示范老教学札记18.顾炎武提出“行己有耻”的内在精神,是从社会现实出发,给人们划出一条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他认为“民生有欲,人必有私”,一味强调道德不能拂逆人性反而会使人性越来越虚伪。此观点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核心内涵C.凸显对儒家纲常伦理的维护D.阐述了社会道德沦丧的根源解析:材料表明,顾炎武认为人性不能一味压抑,应该适当地肯定人的正常私欲,允许人们追求正当利益,这在客观上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顾炎武的思想从本质上还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没有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核心内涵,排除B项;由材料“一味强调道德不能拂逆人性反而会使人性越来越虚伪”可知,此观点没有凸显对儒家纲常伦理的维护,排除C项;材料没有阐述社会道德沦丧的根源,排除D项。答案:A19.王夫之说:陆、王宣扬“知行合一”,是“销行以归知,终始于知”,用闭门修养代替实践活动;程朱宣扬“知先行后”,是“汲汲于先知以废行”,也是要排斥实践活动,把人们引入故纸堆中求学问。可见,王夫之A.对传统理学进行全面反思B.强调其知源于实践活动C.反对行先于知的唯心思想D.认为理学无益于社会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王夫之认为“闭门修养”和“引入故纸堆中求学问”都是排斥实践活动的行为,可见,他批判理学的知行观,认为“知”源于“行”,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全面反思”,排除A项;王夫之反对的是“知先于行”,而不是“闭门修养”,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B20.梁启超曾断言:“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的“最初的原动力”就是“残明遗老思想之复活”。这说明“残明遗老思想”A.体现了近代民主精神B.为戊戌变法做了准备C.对后世仍具启迪意义D.宣传了白由平等思想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残明遗老思想”是指以黄宗羲、顾炎武等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结合“最初的原动力”等信息可知,梁启超言论的主旨是肯定他们的思想对近代社会思想解放的启迪意义,故C项正确。A项中的“近代民主精神”与“残明遗老思想”的特征不符,排除;B、D两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答案: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25分,第22题20分,第23题15分,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汉初,儒学的境遇是相对平淡的,其地位大抵居于黄老与百家之学之间,但儒学在此之际的命运毕竟比秦代强多了。首先是汉惠帝废除了高祖时期的“挟书律”,宣布私家藏书合法化,始使民间隐藏的儒家经典得以面世,儒学由此浮出水面。汉文帝对儒学也有扶持之举,如设置《韩诗》博士及《鲁诗》博士。汉景帝在位时复立《齐诗》博士与《春秋》博士。因而,汉初儒学虽然未见显赫,却羽翼渐丰,蓄势待发,终于在汉武帝时期遭逢了余响千古的大转机。经过汉初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始抛弃实行了七十年的无为之治,转为有为政治,汉帝国自此开始臻于极盛。—摘编自吕利平《论孔子思想对汉代的影响》材料二儒学在汉代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意识形态。首先,董仲舒通过天人关系的阐发为“大一统”专制政治提供了形而上的根据。与先秦儒学最显著的区别是董仲舒对“天”独具匠心【23DY·历史-R-必修3-QG】
本文标签: